2009年5月31日 星期日

【學習分享】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及其股內斜肌之訓練

【學習分享】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及其股內斜肌之訓練

quotation from:http://www.nfapt.org.tw/bimonthly_detail.php?id=1290&vid=83
刊登日期: 2007-05-05
學生:高雄長庚實習物理治療師 蘇美宇 高雄長庚實習物理治療師 李興杰 指導老師:高雄長庚物理治療師 沈佳蓉 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及其股內斜肌之訓練  介紹 髕骨疼痛症候群(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PFPS)是一個常見的疾病,尤其是在運動員及女性。雖然病因尚未明確,但和髕骨的排列不正常有相當大的關係,例如Q angle的增加、髕骨高位、足部過多的旋前及脛骨過多的外轉等。而最重要的因素是股內斜肌與股外側肌之間的失衡,導致股內斜肌(Vastus medialis obliquus, VMO)無法抵抗股外側肌(Vastus lateralis, VL)和髂脛束(Iliotibial band, ITB)的力量,使得髕骨排列不正確,進而影響股四頭肌之間的徵召。以下將針對髕骨疼痛症候群及其VMO的情形與訓練方法作介紹。  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 1. 病因:造成PFSP的病因還未明確,有兩個可能的說法-(1)髕骨偏離股骨滑車溝(trochlear groove),使髕骨不在正常的軌跡上,造成膝賓e側的疼痛(anterior knee pain)。(2)髕骨周圍的滑液囊(synovium)有豐富的神經支配可能會受到化學或壓力刺激,一旦發炎,在活動時將會引起症狀產生。 2. 症狀: (1) 病人在久坐、蹲、跪或上下階梯時會有疼痛產生。 (2) 一些個案中,膝關節在彎曲伸直時會有捻髮音(crepitus)。 (3) 病人可能因髕骨軌跡不正確而導致對軟組織之不當壓力,進而影響 其本體感覺。  髕骨股骨疼痛症候群病人之VMO失能情形 以往多認為其VMO可能因為萎縮或發育不良,無法產生足夠的力量以抵抗VL及ITB將髕骨外移而產生疼痛。然而漸漸地,發現PFPS病人在動作時,他們的VMO相對於VL收縮時間較慢。【圖一】為一研究中,紀錄PFPS病人在登階運動時,肌肉收縮的情形,發現不論是在上階梯或是下階梯,一般人的VMO與VL收縮的時間相當接近,然而在PFPS病人VMO收縮的時間相對於VL慢。簡而言之,VMO的弁鄐U降會使得股四頭肌群間喪失平衡,使VL過度將髕骨外拉產生向外位移,造成關節面的壓力增加而損傷關節造成疼痛與腫脹,又進而抑制肌肉的弁遄A產生一個循環。因此增進VMO的弁鄏bPFPS病人的治療中佔有重要的角色。 【圖一】A組為健康的受試者;B組為有PFPS之受試者。左邊為上階梯,右邊為下階梯。(Cowan SM.,2001)  McConnell taping對髕骨關節疼痛症候群(PFPS)的幼?文獻顯示對於PFPS的病人,此貼紮可幫助VMO比VL更早被誘發收縮、將髕骨固定於股骨滑車溝中,以減輕疼痛。  不同訓練模式對於PFPS股內斜肌的影響 1、 閉鎖鏈式運動 ( Close-chain exercises) 閉鎖鏈式運動(例如半蹲動作、登階)為常被運用的訓練方法,它能引起股四頭肌和膝屈曲肌共同收縮,降低脛骨股骨關節的位移及關節間的壓力,增加關節穩定性。以往認為在膝酷s曲45度能有效訓練股四頭肌肌力,而Tang SF.在其研究中找了10位有PFPS受測者與10位正常受測者,在執行閉鏈式運動下時,以EMG去紀錄不同膝彎曲角度下VMO/VL比值,若此比値大於1則代表VMO相對於VL的收縮力量大。結果發現PFPS的受測者在半蹲至膝彎曲60度與75度時VMO與VL比值超過1,然而在75度時,受試者有疼痛增加的情形產生,因此作者建議在0-60度內作半蹲運動以增加VMO的活動。此外發現在離心收縮時,VMO的活動相對於在向心收縮時大。即使離心收縮較向心收縮能引起較大的肌肉活動,但對於關節產生過度負荷的危險性較高,因此建議在後期採用。 2、 等長收縮運動 ( Isometric exercises) 不論是在負重下或者是坐姿下去做髖部內收(hip adduction)的等長收縮,都能促進VMO收縮。Coqueiro KR.等人在研究中發現PFPS的受測者,其VMO與VL在半蹲加上等長髖部內收時的活動大於單純半蹲,若只做單純半蹲動作則會使VL的活動大於VMO,反造成股四頭肌的失衡。而加強收縮力的原因可能有兩點:(1)強壯的髖內收肌能使VMO穩固地收縮。(2)額外加入髖內收會給予VMO一個牽拉的力量,改變肌肉長度張力的關係,增加收縮力。因此建議在半蹲運動加入髖部內收的動作,以維持股四頭肌的平衡。 3、等速肌力運動 雖然等速肌力運動對於VMO的活動上無顯著的增進,卻能增加整個膝關節周圍肌群的肌力與肌耐力並增加本體感覺。Bulent在其研究中,進行每週三次,每次三回,持續六週的等速肌力運動訓練,結果顯示在股四頭肌與屈膝肌的肌力皆有所增加,而疼痛指數也有下降。而在關節本體感覺也有所改善,可能是因為膝誚貜蝠P屈曲肌群的肌力增加,增加膝關節穩定性而減少壓力,進而使疼痛減低,而疼痛的改善正是促進本體感覺改善的原因。  結論 雖然目前無法在不訓練VL的情況下去訓練VMO,但仍能藉由一些方法來提升VMO的弁遄A例如貼紮可以提早VMO的收縮時間、減輕疼痛進而增加運動時肌肉的表現,然而在貼紮前應審慎評估髕骨位移情形後再去矯正。運動訓練方面,在0-60°作閉鎖鏈式運動能提高VMO的活動;在半蹲運動時加入髖部內收的動作,除了能增加VMO的活動,也能避免VL相對VMO產生過大的活動造成兩者間更不平衡而加重症狀。而離心收縮雖能夠引起較大的肌肉活動,但應注意避免產生過度負荷,因此建議在後期採用。至於等速肌力訓練雖然主要並非訓練VMO,但卻能增加關節的穩定度及本體感覺。  參考資料 1. Cowan SM. Hodges PW. Bennell KL. Crossley KM. Altered vastii recruitment when people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complete a postural task.. Journal Article]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83(7):989-95, 2002 Jul. 2. Cowan SM. Bennell KL. Hodges PW. Therapeutic patellar taping changes the timing of vastii muscle activation in People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Clinic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 2002;12:339-347. 3. Coqueiro KR. Bevilaqua-Grossi D. Berzin F. Soares AB. Candolo C. Monteiro-Pedro V. Analysis on the activation of the VMO and VLL muscles during semisquat exercises with and without hip adduction in individual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Journal of Electromyography & Kinesiology. 15(6):596-603, 2005 Dec. 4. Hazneci B. Yildiz Y. Sekir U. Aydin T. Kalyon TA. Efficacy of isokinetic exercise on joint position sense and muscle strength in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84(7):521-7, 2005 Jul. 5. Tang SF. Chen CK. Hsu R. Chou SW. Hong WH. Lew HL. Vastus medialis obliquus and vastus lateralis activity in open and closed kinetic chain exercises in patients with patellofemoral pain syndrome: an electromyographic study. Archives of Physical Medicine & Rehabilitation. 82(10):1441-5, 2001 Oct..

沒有留言: